时光如流,一转眼,我在幼教这个百花园中已辛勤耕耘了13个年头。十三年来,我一直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共同成长,打心眼里爱上了他们。我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同样孩子们也用他们天真,坦率,真诚的爱感染着我,促使我一直奋斗在幼教的行业中,在充满童趣的世界里描绘自己七彩的人生。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与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萦绕在我心头,历历在目。其中有一位叫张宽的男孩子最让我牵挂,他患有轻度脑瘫,导致在运动、语言、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障碍。他的妈妈告诉我,张宽出生时脑部神经受到损伤,医生都一致诊断为脑瘫患儿。为此,他的家人非常的痛苦、担心,他的情况也牵动着既为老师又为母亲的我。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有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从,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正确的眼光和理念去对待,以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接触孩子,特殊孩子特殊对待,决不轻言放弃。
当他刚来班级时,我就为班中的孩子们介绍了这个特殊的“小哥哥”,让孩子们知道他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关心、爱护和帮助的。同时,我还不断地稳定他的紧张情绪,着手让他接纳我们老师,对我产生好感。每天早晨,当张宽来园时,我便主动迎上去接待他并且抱着他一起聊天。由于他的运动能力弱于同龄的正常孩子,左边的手脚行动不灵活,下楼的自我控制意识较差,为此,每次的户外游戏第一个和我牵手的总是他,一次又一次的牵手缩短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他对我的信任,他开始喜欢我,喜欢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在生活习惯方面,他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孩子,不会动手吃饭,不会脱鞋、脱衣裤,还不会自己上厕所。这就需要我对他的生活进行特别的照料。为此,我也曾手把手的教他正确使用筷子吃饭的方法,耐心指导他上厕所独自小便,训练他动手脱鞋子足足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孩子慢慢地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他从不与任何人说话,也不与任何小朋友交往,还不喜欢参加游戏,整天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同伴交往对他来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家玩玩具,从小就缺少与同龄孩子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了帮助他,我经常利用一些情景游戏,让他在游戏中担任角色,身临其境,使他感受到和同伴一起玩比他独自一个人玩要快乐。结合课程里的实践教学活动“小客人”,我有意识的引导他邀请班中的同伴去他家“做客”,为他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在他家中,只见他四处奔跑,在我和其父母的共同指引下,帮助他学会了主动、热情地招呼家里的一群“小客人”。那次“做客”活动,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开始从不会与人交往过渡到主动与班中的同伴进行交流。
每当看到他情绪波动不愿独自入睡时,我很想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他。于是,我便耐心的陪伴在他的小床边,轻轻的拍着他的身体,稳定他的情绪,直到他安静地进入梦乡。当他生气时我就把他抱在怀里哄他开心。渐渐地,一个学期后,他会主动对我笑,和我一起玩,还会主动往我身上爬。他说话的声音虽然很轻、发音也很不标准,但他的天真童心已经感化了我。虽然每一次的付出都很辛苦,但他回赠我的却是一份份惊喜和感动。
从他身上,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的爱是帮助特殊孩子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孩子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只要敞开我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赏识他们,那么他们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残缺的花儿也会吐露芬芳。孩子的成长需要特别的爱,这种爱,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只要付出爱心和智慧,用爱为孩子护航,为孩子铺就一条阳光之路,相信孩子的明天会更好,相信奇迹会在我们的身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