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点幼儿园一般都是两个年龄段以上的混龄班,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往往要考虑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所以我们会在教育目标、材料投放、个别指导、评价角度等方面进行分层递进式指导。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关键词】:混龄班 美术教学 分层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农村混龄班中幼儿不仅存在以上四个差异,还存在年龄上的显著差异,所以如何使全班孩子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是我们农村教师一直摸索和探讨的问题。尤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以统一标准要求孩子,不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那么大多孩子处在游离状态中,学不到一点本领。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分层指导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年龄段孩子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摘到苹果”,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孩子的关系,从而提高师幼互动、交流的效果;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到各层次孩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集体教学活动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美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 目标分层 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能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教育不仅能适应幼儿发展的水平,更能促进幼儿发展。目标分层是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前,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每位幼儿。在制定美术活动的目标时,考虑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目标。如小班在绘画教学方面的主要目标是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运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提高幼儿的学画兴趣。训练幼儿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形体技能。如中班在绘画教学方面主要是培养幼儿在观察实物和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发展幼儿连贯地表现情节的技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教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做到涂色均匀;教给幼儿装饰画的初步技能。大班在绘画教学方面主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扩大绘画和题材范围;提高幼儿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技能;发展幼儿连贯的表现事物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制做;训练幼儿使用各种颜色表现物体色彩的技能;传授给幼儿图案装饰的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如在美术绘画“桃花”活动中,小、中、大班的目标既分层定位又相互联系,要求小班幼儿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树枝上点画桃花,目标定位为:(1)学习用一个手指或两个手指蘸水粉点画桃花花瓣。(2)培养小班幼儿对美术作画的兴趣;中班幼儿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浅粉色大铅画纸上进行小组合作画,用手指点画深粉色桃花,再利用油画棒添画树枝、树叶。目标定位为:(1)利用水粉颜料学习小组合作点画出桃花的五瓣花瓣,添画树干树叶。(2)感受颜色渐变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大班幼儿则进行写生画,画桃树。目标定位为:(1)在认知的基础上,画出不同形态的桃树、桃花,学习写生画的方法。(2)体验大自然之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表现力。这个绘画活动要放在室外进行,这样三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兼顾到,又能确保孩子大胆地创作,不要顾及颜料要弄到墙上等事宜,便于老师收拾整理用具。虽然老师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但幼儿收获很大,人人都有成功的快乐。
教师只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位幼儿才能“吃得饱、吃得好”。教师只有目标分层,才能挖掘每位幼儿发展的潜能,不断调整幼儿发展的目标。
二、 材料分层 适合个体需求
有了目标分层,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到依据幼儿不同能力水平提供材料。如在折纸“青蛙”活动中,对小班的要求是“在老师准备好的纸青蛙上给青蛙涂上大大的黑眼睛,穿上绿衣服。好了以后就到池塘边玩耍(泡沫地毯上)。对中班幼儿提供双三角形(半产品),降低难度,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如何折出前脚和后脚。大班幼儿要求他们自己琢磨观察,老师是怎样折出来的?给他们提供两张以上的纸,允许他们失败、多试,采取请孩子教孩子的方法完成活动目标,对个别能力弱的孩子给予分别指导。最后请小中大的孩子一起把青蛙放在“池塘里”,布置成春天的主题,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贴在墙上,每个孩子都感到很满足很成功。
在绘画活动“春天的柳树”中,我们对小班孩子提供有树干树枝的柳树,请他们用棉签画出柳叶,中班孩子要求他们用油画棒在认知的基础上画出柳树,用水粉给画面涂上自己喜欢的背景。大班孩子要求他们用油画棒画好后,并添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丰富画面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分别提供不同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三、 指导分层 关注个体差异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描绘制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可针对幼儿不同的作品情况,采用分层指导的方法。这种分层巡回指导的方法受分层目标的直接影响,仍然强调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了解。如绘画“美丽的春天”活动中,巡回指导时,对小班的幼儿,则首先要与他们一起谈论画什么,春天里你认为什么最美?帮助她们确定主要内容,并要求她们用鲜艳的颜色作画。碰到不肯动手的个别孩子,教师最好以儿歌的形式边讲边画地在其纸上“变出”一朵花或一颗树,再让他自个儿涂鸦,等一下再来鼓励鼓励,这样才能出“作品”。对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要求她们较为合理地安排画面,则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认真描绘;教师对大班的幼儿重点引导其通过多种形象来表现春天的美丽和热闹,并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表达其情感色彩,展现自然之美。
四、 评价分层 增强各自信心
《纲要》中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根据混龄班的特点,我们采用“大评小”的方法,让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来点评小弟弟小妹妹的作品,老师再加于补充和提升,这样使小班孩子更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评价应用多把尺子,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同年龄段的孩子,同年龄段的孩子也应采用分层评价,我们应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加于评价,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充满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依据幼儿本身水平的不同层次来进行评价,注重幼儿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使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能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次幼儿的教学活动,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也不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孩子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每个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但我们教师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分层教学要遵循幼儿的心理认识规律,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孩子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大年龄段的孩子吃不饱、中年龄段的吃不好、小年龄段的吃不了”的结果,大年龄段的孩子觉得老师教的内容我都会,就不感兴趣。而小班幼儿又觉得老师教的内容太难了,听不懂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分层教学不仅适用于美术教学方面,同时也适应于其他领域。
通过实践研究,分层教学不仅在混龄班适用,在同一年龄班也同样重要,教师必须掌握个别对待的教学艺术,才能为幼儿搭建因材施教的坚实平台,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7
2.朱静怡.《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陈幸军主编。
二○一三年四月